三千院 – 京都北部的秘境庭院仙境

京都北部嘅山間小鎮「大原」有懷舊嘅日本鄉村風景,今次就一齊去大原地區嚟一場唔洗人迫人嘅悠閒京都之旅!今次要介紹嘅行程會先去「三千院」同「寶泉院」等等出名嘅景點,之後會體驗日本傳統手抄和紙技術,最後再回程返市區。

位於京都洛北的大原,三千院是一座天台宗三門蹟寺院,由日本名僧最澄於貞觀2年(公元860)所建。清和天皇遷往滋賀後,明治維新時期又遷至現地。三千院的景致美不勝收,最大的看點之一是中庭園的「聚碧園」,一座池泉觀賞式庭園,造園設計巧妙地將自然景觀錯落有致地呈現。遊客可在客殿內品嚐抹茶,坐在窗邊木臺上,一邊欣賞美景一邊感受悠閒氛圍。

另一座庭園「有清園」則是一座池泉回遊式庭園,四季變幻的美景令人陶醉。庭園中的「往生極楽院」是三千院的亮點,彩繪天井壁畫、古樸素雅的茅草屋頂,以及阿彌陀如來像、觀音菩薩和勢至菩薩像都是不可錯過的景觀。

交通方面,可搭乘京都巴士17・19系統到「大原站」,再歩行約10分鐘即可抵達。大原車站附近的店鋪和小旅館提供當地特色的京式醬菜,為遊客帶來美味的當地風情。

在三千院的遼闊寺院內,古樹參天、青苔遍地、溪水潺潺,四季變化的美景令人賞心悅目。清新的環境,搭配傳統庭院和建築,成為京都北部的一個隱世寶藏,絕對值得一遊。

三千院 – 由來與歷史

三千院的歷史可追溯至延暦年間(782‐806),當時傳教大師最澄在比叡山東塔南谷的山梨大樹下建立了一宇。此後,由慈覺大師円仁接任,並在最雲法親王入室後,成為平安時代後期以來由皇子皇族擔任住持的宮門跡。寺地歷經時代變遷,由比叡山內移至近江坂本,再到洛中,多次因火災和応仁之亂而搬遷,同時寺名也曾被稱為円融房、梨本坊、梨本門跡、梶井宮等。

在明治4年,隨著法親王還俗,三千院的名稱源自梶井御殿內的持仏堂,那裡掲題著霊元天皇親筆的勅額,正式採用了「三千院」的名稱。隨著明治維新的進行,寺院最終遷至現今的大原地區,繼續以「三千院」之名綻放著長達1200年的悠久歷史。

這段時光流轉的歷史,彰顯了三千院作為京都北部的一顆瑰寶,不僅承載了宗教文化的傳承,更見證了日本歷史的變遷與演進。

三千院境內地圖

1.御殿門(御殿門)

三千院的大門,即御殿門,被高大的石垣所圍繞,呈現出符合門跡寺院風格的堂皇氣氛,其建築風格仿若城郭,彷彿城門一般堂皇而莊重。

這座門的石組由近江坂本的穴太衆(あのうしゅう)這群以城郭石積技術聞名的石匠建造,使用了天然石材,石組結構堅固且美麗,據說經過時間的考驗依舊屹立不倒。这也使得御殿門成為三千院的象徵之一,展現了悠久歷史中堅實而優雅的面貌。


2.客殿

客殿是從西側的勅使玄關延伸而來的書院,於大正元年進行了修補工程。在明治39年,客殿的各室被獻上了當時京都畫壇代表性畫家的襖繪,包括年輕一代的竹內栖鳳、菊池芳文,以及資深畫家望月玉泉、今尾景年、鈴木松年等人,形成了新舊畫家的匯聚。

這些獻上的襖繪目前儲藏在寺內的珍寶館─円融蔵中,不定期進行展覽並對外開放。這些畫作以其精湛的技藝和豐富的藝術風格,展現了當時畫壇上的繁榮和多樣性,成為三千院內一處珍貴的文化寶藏。


3.聚碧園

聚碧園是客殿的庭園,屬於池泉觀賞式庭園,東部利用山畔的地勢,呈現上下兩層的形式,南部則形成了連接著圓形和葫蘆形的水池庭園。據傳,這座庭園是由江戶時代的茶人金森宗和(かなもりそうわ・1584-1656)所修築。

在聚碧園的一角,有一棵被稱為「涙の桜」(淚之櫻)的老樹,其名源自室町時代的歌僧頓阿(とんあ)上人所詠的一首詩。這櫻花樹的由來傳說有兩種版本,一說是由西行法師親手栽種,另一說是由頓阿上人的朋友陵阿(りょうあ)上人所種植。

「見るたびに袖こそ濡るれ桜花涙の種を植えや置きけん」(每次見到就讓衣袖濕潤,櫻花淚珠是被種下的種子,還是被撒下的淚滴呢)是頓阿上人為這棵櫻花所詠的詩句,描繪了櫻花的美麗與深情。这使得聚碧園成為三千院內一處具有詩意和歷史深厚庭園。


4.宸殿

宸殿是三千院舉行最重要法會──御懴法講(おせんぼうこう)的場所,以模仿御所的紫宸殿於大正15年建成。它的本尊是由傳教大師所創作的薬師瑠璃光如來(やくしるりこうにょらい),被視為秘仏。

每年5月30日,在宸殿中進行的御懴法講中,三千院的門主負責調聲,延暦寺和大原寺的僧侶作為式衆參與,隆重地進行歷代天皇的追福法會。御懴法講是源自後白河法皇時代的宮中傳統法會,一直持續到江戶時代末期,因此也被稱為「宮中御懴法講」。

在宸殿的左側,即西側的空間中,供奉著歷代住職法親王的尊牌;在右側,即東側的空間中,設有專為迎接天皇陛下而設置的玉座。而在玉座的空間中,有著下村観山的襖繪,描繪了一幅宏偉的彩虹,因此這個區域也被稱為「虹之間」。


5.有清園

有清園是從宸殿俯瞰往生極楽院的池泉回遊式庭園,得名自中國六朝時代代表詩人謝靈運(しゃれいうん,385-433)的詩句「山水清音有」。庭園中,青苔地上點綴著杉樹和檜木等立木,並運用山畔地勢呈現上部三段式的瀑布,以峽谷式布局引水流注入池泉。

在春季,庭園中山櫻和石楠花悠然盛放,彩繪出淡淡的色彩;夏天的新綠、秋天的紅葉,以及冬季的雪景,每個季節都賦予庭園不同的色彩和美感。

有清園以其風景如詩的美麗和豐富的季節變化,成為三千院內的一個賞心悅目之地。


6.往生極楽院

往生極楽院是三千院歷史的源頭,也是一座簡樸的寺廟。據傳,這座寺廟是在平安時代,由《往生要集》的作者、天台浄土教的奠基者恵心僧都源信為了父母的冥福,與姐姐安養尼共同建立的。

在往生極楽院中,供奉的阿彌陀三尊像相對於寺廟而言更加巨大。為了使這些像能夠容納在寺廟內,特別的是將天井折疊成船底狀。雖然現在肉眼難以察覺,但這個天井上繪有極彩色的天女和諸菩薩,在極楽浄土中舞動,彷彿呈現出極樂浄土的真實場景。

在寺廟中央鎮座的阿彌陀如來,結有來迎印,右側的觀世音菩薩以乘蓮臺的形象呈現,而左側的勢至菩薩合掌而立,兩者均以「大和坐り」的方式,微微俯身跪拜,展現出滿懷慈悲的形象。

值得一提的是,這座建築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,而阿弥陀三尊像更被列為國寶。


7.童子地藏

童子地藏矗立在往生極楽院南側,靠近弁天池的一旁,是一群小巧的地藏菩薩像。它們與有清園的青苔融為一體,優雅地被青苔覆蓋,似乎已經靜靜地存在了許多年。

這些被稱為「童子地藏」的地藏菩薩像是由石雕藝術家杉村孝先生親手製作的。


8.弁財天

經過往生極楽院,沿著通往金色不動堂的參道旁,供奉了弁財天。她是『京の七福神』(京都的七福神)中的一位神明,其他六位包括恵美須(恵比寿神社)、大黒天(妙円寺)、毘沙門天(毘沙門堂)、布袋尊(長楽寺)、福禄寿(護浄院)和寿老人(行願寺)。


9.紫陽花苑

經過弁財天之後,就在即將到達金色不動堂的地方,種植了數千株的紫陽花。在六月中旬,紫陽花苑內從小型的繡球花開始,接著是稀有的星型繡球花(七段花)開放,然後是山型繡球花和额繡球花,這些優雅的花朵穿過高聳的杉木,盛開成美麗的景象。即使進入七月,它們的花姿依然可令人陶醉。


10.金色不動堂 金色不動堂是一個作為護摩祈禱的祈願道場而於平成元年4月建立的寺廟。金色不動堂的本尊是被傳說為智証大師所創作的秘仏金色不動明王。每年4月,不動大祭期間,這座秘仏的供箱會敞開,約持續一個月的時間,讓信徒得以親近拜見。


11.觀音堂

觀音堂內供奉著一尊金色的觀音像,而在御堂兩側的小觀音堂中,則安置著與三千院有緣的信徒的小觀音像。這座寺廟於平成10年建立,而觀音堂旁邊的石庭和二十五菩薩慈眼之庭則以模擬補陀洛浄土,配置了二十五尊菩薩的庭園。


12.阿彌陀石佛(賣炭翁石佛)

在金色不動堂北方,越過律川上的橋,安放著一尊來自鎌倉時代的巨大阿彌陀石佛。 石佛身高2.25米,坐在單蓮花座上,採取結跏跌座的姿勢,呈現定印阿彌陀如來(じょういんあみだにょらい)的形象。 這尊石佛很可能是由當地在鎌倉時代祈求「欣求浄土(ごんぐじょうど)」的念佛修行者所製作,是昔日浄土信仰的珍貴遺物。

此地曾是一位開始燒炭的老人居住的地方,據傳稱為「賣炭翁(ばいたんおきな)舊跡」。 因此,這位阿彌陀如來在大原被親切地稱為賣炭翁石佛。 寂然法師的詩句表達了炭爐冒著煙的景象,彷彿心靈在大原村感到孤獨。


13.朱雀門

朱雀門是位於往生極楽院南側的一座朱紅色小門,昔日是極楽院當時的正門,據說風格符合藤原時代的樣式,但實際上是在江戶時代進行重建的。值得注意的是,目前這扇門已經不再開啟。


14.円融蔵

圓融蔵是一座於平成18年秋季開館的重要文化財收藏機構,設有展示室。圓融蔵收藏了自三千院創建以來的佛教、國文、國史,以及門跡寺院特有的皇室記錄、史傳等,包含從中古到中世再到近世的大量經典文獻。此外,展示室展示了現存最古老的往生極楽院的「舟底天井」,原尺寸呈現,這是藤原時代的人們在當世願望往生極樂,基於淨土思想而繪製的天井畫。透過使用紅外線相機進行的調查,畫作被還原成創建當時的原色,呈現出極富色彩的效果。


律川・呂川

境內北側流經的河流稱為「律川」,南側流經的河流則稱為「呂川」。據說這是受到聲明音律中的「呂律」所啟發而命名的。


交通:京都巴士17・19系統「大原站」歩行約10分鐘
地址:京都市左京區大原來迎院町540
時間:3月-10月 09:00-17:00 / 11月 08:30-17:00 / 12月-2月 09:00-16:30
定休日:無休
費用:大人:700日元 / 高中・初中生:400日元 / 小學生:150日元
電話:075-744-2531
網站:官方網站

開啟Google定位